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劇,民政部新設老齡工作司釋放哪些新信號——
人口老齡化加劇 養老難題何解
近日,一組“五十年后在養老院人間清醒”系列短視頻在網絡上走紅,老人們用年輕人的語言風格解答年輕人的困惑,引得網友夸贊不斷,視頻賬號“哏都養老院的哏事”也收獲了大量粉絲。短視頻中有趣可愛的老人生活在天津市南開區靜雅老人院,視頻拍攝者陳卓是這家老人院的院長。圖為陳卓(左)在靜雅老人院內為老人拍照。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攝
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全面整合轄區醫療和養老資源,推出“醫療+康復+護理+養老”一體化服務,實現醫養產業綠色健康快速發展,讓養老變為“享老”。圖為老人在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大高鎮國昌怡心園的護工指導下編織手工作品。新華社記者 范長國/攝
全國政協第九次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11月2日在北京召開,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基本養老服務的城鄉統籌、智能技術賦能養老服務、補齊農村養老短板、統籌老年健康服務資源、老年醫學人才培養等成為普遍關切的話題。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表示,民政部將著力完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體系,著力推進分層分類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力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急難愁盼”,著力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路子。
——————————
據中國機構編制網,《民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11月10日公開。根據此方案,民政部在本輪改革中新設立了老齡工作司,將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具體工作。擬訂并協調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指導協調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組織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宣傳教育,擬訂老年人社會參與政策并組織實施,承擔老年人口狀況、老齡事業發展的統計調查工作。民政部原設的養老服務司繼續保留,職責稍作調整,增補了“擬訂并協調落實促進養老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對話專家學者、行業人士,探討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難題的破解之道。
農村養老“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范世明對農村養老問題格外關注。他認為,相比城市而言,農村老年人對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更大、更迫切,“加強農村地區養老保障,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農村老年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23.81%,高于城市15.82%的老齡化率。農村老年人健康狀況總體水平83.9%,低于城市老年人91.64%的水平。
“農村地區存在養老服務供給不足、供需脫節兩大問題。”調研中,范世明發現,在一些農村地區,入住養老院的老年人多為低齡健康的五保戶老人。“農村養老床位十分稀缺,而許多更有需要的農村老人,比如失能或高齡空巢老人,卻因不符合條件而無法入住養老院。”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范世明認為,農村各地對基本養老服務的需求有很大不同,如果簡單照搬照抄城市養老服務供給形態,如機構養老、社區日間照料等,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建設資金和后續運營維護成本,并且難以滿足農村老人的實際養老需求。
他強調,要立足整合農村養老資源稟賦,探索適合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模式,如基于現有農村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傳統地緣與血緣優勢等建立互助養老服務模式。
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在浙江·數字鄉村引領區建設成果展上,一個智慧養老健康監測預警云平臺引人關注。
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浙江嘉興桐鄉市石門鎮墅豐村多位老人的心率、血氧飽和度等信息。如果老人遇到緊急情況,屏幕上會跳出其監護人信息與所在位置,村里組建的“墅豐紅先鋒隊”隊員會第一時間前往救助。
這是數字技術賦能農村養老建設的新圖景。墅豐村黨委副書記顏慧介紹,嘉興是浙江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近3年來,墅豐村70周歲以上老人的數量從521人增加到653人,60周歲以上的老人達到1200人。今年10月,墅豐村為村里首批131位老人免費發放智能手環,還為老人家里安裝煙感報警器、防跌倒報警器等傳感器檢測設備,實時感知老人動態。
“希望用科學技術手段解決老年人的健康監護問題,既讓老人們放心,也讓青壯年在外安心創業。”如今,“墅豐紅先鋒隊”有11位黨員24小時輪班值守,守護老年人的安全。
“多代同樓”讓老人與年輕人互助
一個寫著“平安健康”的紫色小香囊,掛在浙江杭州王云亭老人的床頭。
2020年,王云亭從與她結對的“多代同樓”項目青年志愿者手中,收到了這個有著特別意義的禮物。雖然年紀大了,但兩人相處時的快樂,她一直記在心里。
2019年,杭州市濱江區分批試點“多代同樓”陪伴式養老服務項目,定點招募年輕人以每月300元管理費的價格入住試點養老機構,要求其每月陪伴老人時長達10小時。這一項目如今已進入第四年。
濱江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調研,他們發現這些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孤獨感”,年輕人來到老人身邊,既是一種陪伴,老人們的經歷、經驗也可以傳授給陪伴者,“讓老人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2019年,95后志愿者熊國露搬進了養老院,她最初是被300元的房租吸引來的。漸漸地,她發現自己也在被這里的老人們改變著。
85歲的徐瑞華老人,給熊國露一種“自家奶奶”的親切感,“一到她的房間就給我塞吃的,還關心我生活工作的狀況,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樣”。
“助人自助”理念在這一項目中得到彰顯。團濱江區委辦公室主任王飛介紹,此項目降低了一部分年輕人的生活成本,同時也讓年輕人通過參與社會服務的方式,與濱江相融、與社會相融。
相處中,熊國露教會了徐瑞華使用智能手機,而徐瑞華的關懷,讓熊國露在這個偌大的城市有了牽掛。她在志愿活動中認識了同樣在杭州打拼的趙雷強,今年兩人喜結良緣。
2022年6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通知,決定2022-2025年在全國廣泛開展老年心理關愛行動,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原則上全國每個縣(市、區)至少一個社區或村設有老年心理關愛點。
“養老不僅要關注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更要對老年人給予精神慰藉。”范世明說,“重視對老年人的精神撫慰,減輕他們生活中的孤寂,這樣的晚年生活質量才更有保證。”
居家養老不斷創新 機構養老亟待“破局”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我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今年3月,北京市民政局組織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9%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22萬多名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中,有近九成選擇在家養老。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郭漢橋介紹,“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在北京試點1年來,北京市創新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簽約居家照護服務超過350單,相當于建成了一家具有300多張床位的“虛擬養老院”。同時通過小程序開展助餐、助醫、助潔等為老服務超過兩萬單,有效解決了居家老年人照護、助餐、助醫等急難愁盼問題。
截至目前,北京市6個中心城區有近30個市場主體參與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試點,已形成了158項服務清單,涵蓋生活照料、康復服務、心理支持等居家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與此同時,眾多機構養老在不斷探索“破局”之道。
日前,國投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3養老產業發展報告——機構養老業務破局之路》(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機構養老作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內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成為“剛需老人”首選。
國投健康運營管理部總經理李曉對報告進行解讀稱,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養老產業市場空間巨大。養老產業可分為制造、服務、地產以及金融四大板塊,其中服務板塊是養老產業中的核心板塊,合計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超過1萬億元,而機構養老作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內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產業發展初期階段表現出平均入住率低、醫療支持薄弱、專業人才匱乏、財務表現不佳等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機構養老亟待“破局”。
“要充分發揮養老機構為居家老人提供專業養老服務的支撐作用”。范世明認為,以居家養老為主流養老方式并非不要發展養老機構,老年人享有的基本養老服務同樣需要專業的機構提供。
“各方面的養老服務都應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順應老年人的內心意愿。”范世明認為,養老服務最核心價值是讓老年人感到滿意和受到尊重,“形成立足于社區的養老服務網絡,應當是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優項選擇。”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劉胤衡 賈驥業 記者 崔麗 來源:中國青年報